栏目:da 查看: 2
惑:疑惑迷乱;解:理解。
①原指最糊涂的人迷惑一辈子。后指对某事或情况怀疑;想不通;不可理解。
出处:庄周《庄子・天地》:“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质问的场合。
例子:母疑涉妄,然窥女无他,大惑不解。(清・蒲松龄《聊斋志异 土偶》)
正音:“解”,读作“jiě”,不能读作“xiè”、“jiè”。
辨形:“惑”,不能写作“或”。
辨析:“大惑不解”和“百思不解”;都表示对某事有疑惑;反复思考也不能理解。但“百思不解”偏重指从各个方面和不同角度进行思索仍然不理解;“大惑不解”偏重指十分疑惑而不理解;而且常含有“不满或质问”的意思。
谜语: 难解之迷 (谜底:大惑不解)
十分糊涂、迷惑,不懂道理。语本《庄子・天地》。后用“大惑不解”指对事物感到非常疑惑,无法了解。△“百思不解”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亲之所言而然,所行而善,则世俗谓之不肖子;君之所言而然,所行而善,则世俗谓之不肖臣。而未知此其必然邪?世俗之所谓然而然之,所谓善而善之,则不谓之道谀之人也。然则俗故严于亲而尊于君邪?谓己道人,则勃然作色;谓己谀人,则怫然作色。而终身道人也,终身谀人也,合譬饰辞聚众也,是终始本末不相坐。垂衣裳,设采色,动容貌,以媚一世,而不自谓道谀;与夫人之为徒,通是非,而不自谓众人,愚之至也。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三人行而一人惑,所适者犹可致也,惑者少也;二人惑则劳而不至,惑者胜也。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不可得也。不亦悲乎﹗
[1]不灵:不明晓事理。
“大惑”本指非常糊涂、迷惑的人。在所引典源《庄子・天地》中提到,世界上有很多善于逢迎谄媚的人,却不自认为在逢迎谄媚,如果有人指责他们在逢迎谄媚,他们反而会非常生气;而与这些人一起同声附和,却不认为自己跟他们一样是在阿谀奉承,这样的人真是愚笨极了。因此庄子认为︰“知其惑者,非大惑也。大惑者,终身不解。”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如果能够知道自己这样做是愚昧的,那他还不算是个非常糊涂、迷惑的人,因为一个非常糊涂、迷惑的人,终其一生都无法理解这是愚笨的行为。后来“大惑不解”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对事物感到非常疑惑,无法了解。
01.宋・陆游〈与赵都大启〉:“伏念某下愚无知,大惑不解,罪宜永斥。”
02.宋・员兴宗〈谢差遣启〉:“诵言至止,念德在兹,如某小智自私,大惑不解。盖当益坚而当益壮,惧轻招辱而轻招忧。”
03.清・黄宗义〈阿育王寺舍利记〉:“嗟乎!即舍利亦复何奇?而况于伪为者乎!彼沾沾其神异者,可谓大惑不解矣。”
04.《聊斋志异・卷五・土偶》:“女初不言;既而腹渐大,不能隐,阴以告母。母疑涉妄,然窥女无他,大惑不解。”
语义指对事物感到非常疑惑,无法了解。
类别用在“苦恼困惑”的表述上。
①我看你是大惑不解,居然不能体会人家对你的关心。
②他今天这种异常的举动,连他的妻子都感到大惑不解。
③他本来是个很冷静的人,今天却如此冲动,令人大惑不解。
④使我大惑不解的是,他竟然改变一贯坚持的立场,投靠了对方。
⑤像他这么精明的人,竟会做出这样糊涂的事,实在令人感到大惑不解。
同义“大惑不解”及“百思不解”都有对某事无法理解的意思。
异义“大惑不解”侧重于心有迷惑而无法理解;“百思不解”侧重于反复思量仍无法理解。
大惑不解 | 百思不解 | 例句 |
---|---|---|
✅ | ❌ | 我看你是大惑不解,才无法体会出她对你的关心。 |
❌ | ✅ | 这道数学题明明很简单,我为什么会百思不解,无法明白解题的关键呢? |
be in a puzzle
理解(りかい)に苦(くる)しむ
doute qu'on ne peut résoudre(mystè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