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yi 查看: 3
一支箭射中两只雕。比喻做一件事而达到两个目的。
出处:《北史・长孙晟传》:“尝有二雕飞而争肉,因以箭两只与晟,请射取之。晟驰往,遇雕相攫,遂一发双贯焉。”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做一件事达到两个目的。
例子:因为凤珠也是十六岁的人了,胡统领早存了个得陇望蜀的心思,想慢慢施展他一箭双雕的手段。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
正音:“双”,读作“shuāng”,不能读作“suāng”。
辨形:“雕”,不能写作“凋”、“碉”。
辨析:“一箭双雕”和“一举两得”;都有“做一件事得到两种收获”的意思。但“一箭双雕”是比喻性的;多出于鄙夷或戏谑的口吻;指达到两个目的或一下子打中两者;一般不用于庄重的场合;“一举两得”是直陈性的;多指得到两种好处;可用于多种场合。
歇后语: 一块石头打两只斑鸠 —— 一箭双雕
谜语: 最厉害的箭法 (谜底:一箭双雕)
故事: 北周武将长孙晟足智多谋,奉宣帝之命协助宇文神庆护送公主赴突厥完婚。突厥国王摄图留长孙晟住一年,他们经常一起去打猎,一次发现空中有两只雕在争一块肉,长孙晟纵马前奔,拉弓搭箭射去,一箭正好射中两只大雕的胸脯。
即“一箭双雕”。见“一箭双雕”条。
此处所列为“一箭双雕”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雕”是一种大型而凶猛的鸟,原也作“雕”,鸟旁,隹旁,意思相通。“一箭双雕”是说只用了一支箭,却同时射中两只雕。长孙晟是南北朝后周时的人,生性聪敏,擅长军事和射箭。长孙晟有次出使到突厥,突厥王摄图很欣赏他的技艺,常常和他一起出去打猎。在一次打猎中,看见空中有两只雕,一边飞著,一边互相争夺著一块肉,于是摄图就拿了两支箭给长孙晟,要他射下那两只雕。长孙晟纵马向前,只用了一支箭就把两只雕给射下了。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一箭双雕”,比喻一次举动,可以同时达到两个目标。在《新唐书・卷二二四・叛臣列传下・高骈》中,也同样有“一箭双雕”的故事,但说的是唐代的高骈,因为一箭同时射杀了两只雕,众人赞叹他的技术,送给了他一个“落雕侍御”的称号。
01.唐・崔致远〈射雕〉诗:“能将一箭落双雕,万里胡尘当日销。”
02.清・沈起凤《谐铎・卷一・雉媒》:“汝初得断凫续胫,遂欲一箭双雕耶?”
03.宋・何梦桂〈一箭双雕〉诗:“当风劄断二边机,背手乌号鬼莫窥。一箭双雕俱堕落,古梅枝上雪参差。”
04.《五灯会元・卷一八・慧海仪禅师》:“须菩提闻佛说法,深解义趣,涕泪悲泣。且道笑者是,哭者是?不见道,万派横流总向东,超然八面自玲珑。万人胆破沙场上,一箭双雕落碧空。”
05.宋・王十明〈林主簿明仲挽词〉其二:“一箭双雕手,青衫已白头。砚几磨铁尽,官止及瓜休。”
06.元・无名氏《氏族大全・卷二二・上声・一箭双雕・长孙晟》:“长孙晟,字季晟,善射,一箭贯双雕。突厥畏之,闻其弓声,谓为霹雳;见其走马,谓为闪电。”
07.明・倪元璐〈答王季木文〉其二:“今使《六韬》左列,《七策》右陈,苟不得公望、夷吾而用之,亦何益乎!浮翁硁老人有一箭双雕之叹。”
08.明・刘宗周〈寻乐说〉:“近儒王心斋先生所著学乐歌,则曰:『人心本是乐,自将私欲缚;私欲一萌时,良知自然觉;一觉便消除,人心依旧乐。』……又曰:『学则乐,乐则学。天下之乐无如此学,天下之学无如此乐。可为一箭双雕学。』”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一石二鳥(いっせきにちょう),一挙両得(いっきょりょうとく
zwei Geier mit einem Pfeil abschieβen--zwei Fliegen mit einer Klappe schlagen
одним выстрелом убить двух зáйце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