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ru 查看: 2
指年轻人可培养。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例子:钱钟书《围城》:“你这话给我父亲听见,该说‘孺子可教’了。”
谜语: 需 (谜底:孺子可教)
故事: 战国时期,韩国姬公子因为行刺秦始皇未遂,逃到下邳隐匿,改名张良。有一天他在圯水桥上散步,遇到一个老人的鞋掉到桥下,他主动拾起并替他穿上。老人家认为他是孺子可教,就送他《太公兵法》,他仔细钻研后成为刘邦的谋士。
孺子,小孩子。“孺子可教”指年轻人可以教诲栽培。用于称许之意。语出《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
尝闲下邳上,有一老父,衣,至良所,直堕其圯下,谓良曰:“,下取履!”良,欲之。为其老,忍,下取履。父曰:“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15]。”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1]良:张良(?∼公元前186),字子房。汉初名臣。本是韩国公子,秦灭韩,良悉以家财求刺客,共击始皇于博浪沙,不中,遂更姓名,隐于下邳,而受《太公兵法》于圯上老人。后为高祖策画定天下,封留侯。晚好黄老,学辟谷之术。卒谥文成。
[2]从容:舒缓悠闲的样子。
[3]步游:散步。游,通“游”。
[4]圯:音yí,桥。
[5]褐:音hé,粗毛布制成的平民衣服。
[6]履:鞋。
[7]顾:回头看。
[8]孺子:小孩子
[9]鄂然:惊讶的样子。鄂,通“愕”。
[10]殴:打。
[11]彊:音qiǎng,勉力、勉强。通“强力”。
[12]履:穿鞋。
[13]殊:非常。
[14]平明:天刚亮的时候。
[15]诺:表示同意的应答声。
“孺子”原是幼童的通称,也可以用于指年轻人,“孺子可教”就是说这个年轻人值得教诲。《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中记载,张良原是战国时韩国贵族,韩国被秦国灭了之后,他想为国家报仇,于是请了一位大力士与他一起刺杀秦始皇,但是没有成功,因此而被通缉,只好隐姓埋名到下邳避难。有一天,张良到桥上散步,有一位穿著褐衣的老人,到张良面前就故意把鞋子掉到桥下,并且很不客气地对张良说:“小伙子,下去替我捡鞋!”张良非常惊讶,想上前揍他一顿。但看他年纪大,就勉强忍耐下来,到桥下替他捡鞋。捡上来后,老人又说:“帮我穿上!”张良百般不情愿,但心想好人就做到底吧,便跪著帮他穿鞋。老人伸脚穿鞋后,笑著离开,张良大吃一惊,目送他远去。老人走了一里路又回来说:“孺子可教啊!五日后天亮时来这里和我踫面。”老人后来又连续测验张良多次,确定他能忍人所不能忍,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后,便送给他一本《太公兵法》,相传是姜太公辅佐周武王伐纣后所著的兵书,要他仔细研读,将来可为王者师。后来,张良果真利用这本书中的兵法,帮助汉高祖刘邦打天下,建立了汉朝。“孺子可教”后来就被用来称许可以教诲栽培的年轻人。
01.《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源)
02.唐・刘禹锡〈澈上人文集纪〉:“初,上人在吴兴,居何山,与昼公为侣。时予方以两髦执笔砚,陪其吟咏,皆曰孺子可教。”
03.宋・楼钥《攻媿集・卷六・代毛崇夫贺妇翁黄圯老生朝》:“孺子倘可教,愿受书一编。”
04.明・张岱《瑯嬛文集・卷五・只履研铭》:“遇黄石,授素书,孺子可教,圯桥进履。”
05.《聊斋志异・卷一○・恒娘》:“朱往见恒娘。恒娘喜曰:『得之矣!子归毁若妆,勿华服,勿脂泽,垢面敝履,杂家人操作。一月后,可复来。』朱从之……如是者一月,又往见恒娘。恒娘曰:『孺子真可教也!……』”
语义指年轻人可以教诲裁培。褒义。
类别用在“称许晚辈”的表述上。
①才吩咐过一次,他就永志不忘,真是孺子可教。
②这个年轻人认真上进,许多长辈都说他孺子可教。
③弟弟年纪虽小,但绘画的才华却十分杰出,赢得老师孺子可教的评语。
④看到获奖学生的表现,老师频频点头,嘴里不停地说著:“孺子可教!孺子可教!”。
⑤在哥哥还很小的时候,国文老师就发现了他的文学才华,认为孺子可教,频频鼓励他写作,终于造就他成为今日有名的作家。
形音孺,音rú。幼童、小孩。不可写作“儒”。
the young man is worthy to be taught
じゅし教(おし)うべし
подающий надежды юнош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