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nian 查看: 2
原为佛家语,比喻彻悟禅理。后比喻彼此心意一致。
出处:《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尔时大梵天王即引若干眷属来奉献世尊于金婆罗华,各各顶礼佛足,退坐一面。尔时世尊即拈奉献金色婆罗华,瞬目扬眉,示诸大众,默然毋措。有迦叶破颜微笑。”
用法:作谓语;指心意一致。
例子:自家做来做去,原觉得口吻生花;他人看了又看,也必定拈花微笑:是亦缘也。(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一百回)
①本指释迦牟尼在灵山会上说法,手持鲜花示众,然众人皆面无表情、不解禅意,只有维摩诃迦叶面露笑容,世尊遂将心法传于迦叶。见《五灯会元・卷一・释迦牟尼佛》。后世以拈花微笑比喻以心传心、参悟禅理的样子。亦可喻为会心或默契之意。《镜花缘・第一〇〇回》:“自家做来做去,原觉得口吻生花,他人看了又看,也必定拈花微笑;是亦缘也。”
②手拿著花,嘴带著笑意。形容女子的美姿。《聊斋志异・卷一・画壁》:“东壁画散花天女,内一垂髫者,拈花微笑,樱唇欲动,眼波将流。”
本指释迦牟尼在灵山会上说法,手持鲜花示众,然众人皆面无表情、不解禅意,只有维摩诃迦叶面露笑容,世尊遂将心法传于迦叶。见《五灯会元・卷一・释迦牟尼佛》。后世以“拈花微笑”比喻以心传心、参悟禅理的样子。亦可喻为会心或默契之意。《镜花缘・ 第一〇〇回》:“自家做来做去,原觉得口吻生花,他人看了又看,也必定拈花微笑; 是亦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