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魔鬼,基督教教义认为,魔鬼撒旦本来是上帝所造,他是上帝的对手和敌手,对抗上帝的救世计划。旦原来是上帝的天使,是一位天使长,管理着众多的天使。但由于见上帝有那么大的权利,心生恶念,带领一些天使反抗上帝。上帝便把他们赶出天堂,撒旦跌入地下,做了魔鬼,公开反对上帝。污秽人的心灵,控制人思想,驱使人做一些不好的事情,远离上帝的真理。
从基督教会创立伊始,教会内部对于耶稣的解释就一直莫衷一是。例如《马可福音》说耶稣是人,他在约旦河里受洗时,圣灵降在他身上,当时有声音透过云层传来,宣布他是上帝之子。安提阿派神学家在研究基督论时,都遵循这样一种解释。《约翰福音》提出另外一种看法,它认为耶稣是道成肉身。按照这个说法,耶稣具有神性,并不是说他是具有天赐神力的人,他的神性乃是自先于世界存在的道一脉相承而来。亚历山大派神学家坚持这种看法。耶稣基督宣布天国将要来临,并开始建立天国的事业,相信耶稣基督就必然要相信天国。基督教的末世论与《旧约》中上帝所发出的有关弥赛亚来临的诺言有关。在耶稣出世以前,以弥赛亚为标榜的起义此起彼伏。耶稣拒绝成为政治上的弥赛亚,使盼望这种天国的民众失望。除了这种政治性的愿望以外,另一种形式的末世论不期望地上的弥赛亚,而指望上天命立的弥赛亚,这位弥赛亚将要建立的是天国而不是地上的国家。
耶稣自命为实现天国的人。对于圣母马利亚的崇拜,在君士坦丁大帝宣布基督教为罗马帝国国教,大批民众改信基督教时开始盛行。居住在地中海和近东地区的各民族难以理解圣父的绝对权威;犹太教对上帝的概念中含有狭窄的族权观念,基督教的早期宣传中继承这种观念,它是上述各民族难以接受的。这些民族几千年来一直在崇拜一位圣母女神,一位神圣的童贞女,这种崇拜从巴比伦和亚述的古代民间宗教一直传到希腊文化的末期。尽管基督教的福音书的教导反对崇拜这位女神,但是,这种崇敬却得以借崇拜马利亚的形式表达出来;据说正是在马利亚腹中,具有神性的道才与人性实现奇妙的结合而成为耶稣。根据基督教义,圣灵这个概念的实质是象风吹那样自由自在,预言之灵与知识之灵不是先知或智者可以随意左右的。圣灵的启示,表现为先知的预言或智慧的语言,写出来就是《圣经》。圣灵又是不断推进教会历史的、有创造力的革新动力。基督教关于三位一体的教义来源于早期基督教徒所经历的特殊教义形成过程。500年通过的《亚大纳西信经》对三位一体教义提出最终的明确定义。关于人,基督教教义首先认为,人是按照上帝的形象造出来的,因此在上帝彰显自己的作为时,人必然起决定性的作用。既然人反映上帝的形象,上帝在实践自己的计划时就必然要求人的合作。上帝和人互相紧密依附,可以说上帝和人是互相为了对方的缘故而存在的。根据基督教教义,教会是由蒙上帝选的人组成的末世团体,圣灵浇灌于教会的生命过程中;教会由相信耶稣基督的人们组成,其中既有犹太人也有非犹太人,教会成员都是“新以色列人”,都是上帝的选民;教会是耶稣基督的身体,教会的成员都是建造教会大厦所用的“活石”。基督教教义记述在获得各派基督教会普遍承认的《使徒信经》、《尼西亚—君士坦丁堡信经》(又名《尼西亚信经》)以及《亚大纳西信经》上。属抗罗宗的多地区性教会分别制订各自的信纲。1960年,世界基督教协进会中央委员会在苏格兰的圣安德鲁斯城一致通过表达基督教各派共同信仰基础的较详细的草案:“世界基督教协进会是教会的联谊组织,这些教会根据《圣经》相信主耶稣基督是上帝和教主,它们因而谋求实现为此共同应召的目标,以归荣耀于上帝圣父、圣子和圣灵。
基组织形式;长老会关于教会的组织,东正教和天主教都一贯实行主教制。在英格兰,尽管经过教改运动和革命,清教徒和独立派的反对虽然十分激烈,但是,从使徒时代一脉相承的主教制的理论和实践都原封不动地由圣公会保存下来。瑞典国教信义会保留主教制。在德国福音会(在信仰上属信义宗和归正宗)主教制已在宗教改革运动时废除。苏格兰长老会以及北美洲的各长老会还有许多清教派别都采用长老制,形式上类似民主共和政体。公理制强调由各个教会独立自主地进行传教、礼拜、管理和行政等方面的事务。
礼仪;圣洗基督教的崇拜形式不一而足,个人祈祷和家庭崇拜受到重视。家庭是基督教社会的基本。集体崇拜形式和多寡因教派而异。关于圣礼,天主教规定七件圣事,即圣洗、坚振、告解、圣体、圣品、终傅和婚配。东正教圣礼也是七件。抗罗宗的古典派信义会、圣公会和归正会只采用两种圣礼,即洗礼和圣餐。
传播;基督教基督教传遍全球,其传布范围超过任何其他宗教,在伊斯兰教向西方冲击之前,东方教会已大力从事传教活动。东方教会,特别是聂斯托利派教会在3、4世纪传入中国(称为景教)、亚洲中部和蒙古等地。东方教会也向西扩展,迁移中的日耳曼部族在小亚细亚和拜占庭督教。在北方、东北方和西北方,斯拉夫系统的不同民族也通过拜占庭受基督教。传教、开化和殖民这三种活动往往配合进行,因此,代表较先进文化的传教士往往给许多较后进地区带来重要变化。抗罗宗的传教活动从一开始就受到虔敬派的一种理论的影响,这种理论认为,必须用基督福音之光去照亮“黑暗”的异教世界。在20世纪,由欧美传教机构产生的所谓子教会,强烈要求独立,要求基督教各派联合。
在中国;历史唐太宗贞观九年(635年),基督教开始传入中国,但当时传入中国的是当年一度被认为是异端的聂斯托利派(中国称景教,现称“基督宗教马龙派”),后来在唐朝会昌五年(845年)被禁止传播。元朝时基督教(景教和罗马公教)又再次传入中国,称为“也利可温”(蒙古语“有福缘的人”),元朝灭亡后又中断了。明朝万历十年(1582年),天主教耶稣会派来利玛窦,他被允许在广东肇庆定居并传教,曾一度成功地使天主教在中国得以立足。
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东正教开始在中国传播。1807年,新教派遣马礼逊来华传教,新教也开始在中国传播。鸦片战争以后,基督教以沿海通商口岸为基地迅速发展。1843年,洪秀全借助基督教的教义,自称是耶稣的弟弟,建立“拜上帝会”,后来建立太平天国(1851年-1864年)。
战乱中诞生的《天风》杂志,1945年2月创办于成都,主办机构是基督教联合出版社。1948年1月1日以后,改用「天风社」的名义出版。1949年以后成为中国基督教会的机关刊物,它的命运与中国的时代变化紧密相连。因而可以有效地观察分析一批中国激进基督徒的政治主张与立场,进而探讨时代变革中基督教与政治、基督徒与社会的关联与互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天主教徒解放初约有270多万人。
现状;一段时期内,政府对外公布我国内地基督教徒人数已逾160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1.23%。信徒人数超100万的有河南、安徽、浙江、江苏、福建、山东、四川等省。
到2010年,《宗教蓝皮书》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内地基督教信徒总数为2305万人[3] ,占人口总数的1.8%。从地域分布看,信徒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和长江流域地区。调查亦显示信徒信教的主要动因中,受家庭影响者占15%,归因自己或家人生病者占68.8%。
2013年9月8日,中国基督教第九次代表会议开幕。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傅先伟长老代表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第八届和中国基督教协会第六届常委会作工作报告。工作报告指出,据不完全统计,过去5年(截至2012年底),中国基督教新增受洗信徒约240万人[4] ,新建、重建堂点5195处,新增设市、县(区)基督教“两会”组织94个;新按立牧师1057位,教师(副牧师)482位,长老1443位。报告还指出,中国各基督教神学院校师资力量不断加强,专职教师总数已达292人,其中有博士和硕士学位(包括在读)约130人。5年来,共毕业神学生4369人,目前在读3702人,共选派42人出国、出境留学,组织97人出境参加短期交流培训。中国基督教目前开办神学院校21所,其中过去5年新成立神学院校3所。
中国基督教代表会议
中国基督教代表会议是中国基督教最高权力机构,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与基督教协会(或教务委员会)共同推选代表组成,每5年举行一次[4] 。
代表会议职权包括制定和修改基督教全国“两会”(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中国基督教协会)章程、选举产生基督教“两会”委员会、审议上一届基督教“两会”常务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讨论并决定本届委员会的工作方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