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dong

动常得咎

动常得咎
动常得咎的意思
动常得咎的拼音:dòng cháng dé jiù
动常得咎的注音:ㄉㄨㄥˋ ㄔㄤˊ ㄉㄜˊ ㄐㄧㄡˋ
动常得咎的繁体字:動常得咎
动常得咎的近义词:动辄得咎
动常得咎的组合结构:
动常得咎的详细解释:

【释义】

犹“动辄得咎”。见“动辄得咎”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动辄得咎”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人,他精通六经百家,崇尚儒学,排斥佛老,文章自成一家,为后世治古文者所取法。登进士第后,曾任国子博士、监察御史等职,却因直言敢谏,屡次犯怒被贬,久久不得升迁。韩愈自认才高,不应受此待遇,因此作〈进学解〉一文以抒己愤。该文采问答方式,以国子先生喻己,假托学生之言,抒发自己才高却不受重用的不满,却说自己不过是一介庸才,符合目前的低位闲差,用以自我解嘲。文中的“跋前踬后,动辄得咎”就是学生描述国子先生(韩愈)在官场上的处境艰难,一有举动就会遭受责罚,进退两难,而屡遭贬谪。后来“动辄得咎”就被用来形容人处境困难,极易受到责难。

【书证】

    01.宋・欧阳修〈与晏相公书〉:“岂非飘流之质愈远而弥疏,孤拙之心易危而多畏?动常得咎,举辄累人,故于退藏,非止自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