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yu

玉石俱焚

玉石俱焚
玉石俱焚的意思
玉石俱焚的拼音:yù shí jù fén
玉石俱焚的注音:ㄩˋ ㄕˊ ㄐㄩˋ ㄈㄣˊ
玉石俱焚的近义词:同归于尽,芝艾同焚,兰艾同焚,风雨同舟,休戚与共
玉石俱焚的反义词:泾渭分明,黑白分明,是非分明
玉石俱焚的组合结构:abcd 主谓式
玉石俱焚的详细解释:

俱:全部;都;焚:烧。
宝玉和石头一起烧毁。比喻好的坏的、贵的贱的一起毁灭。也作“玉石同焚”。

出处《尚书・胤征》:“火焱昆冈,玉石俱焚。”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例子内无良将,外无救兵,若然攻破,玉石俱焚(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二回)

正音“焚”,读作“fén”,不能读作“fēn”。

辨形“俱”,不能写作“具”;“焚”,不能写作“坟”。

辨析玉石俱焚”与“同归于尽”有别:“玉石俱焚”多指好坏一同毁灭;可直接作宾语;定语;“同归于尽”多指敌我双方一同毁灭;一般不能单独作宾语;定语。

歇后语 荆山失火 —— 玉石俱焚

【释义】

美玉和石头一同被烧毁。语出《书经・胤征》。后用“玉石俱焚”比喻不论贤愚、善恶、好坏同时受害,尽皆毁灭。△“同归于尽”

【典源】

《书经・胤征》

今予以尔有众,奉天罚。尔众士同力王室,尚予,钦承天子威命。火炎,玉石俱焚;天吏,烈于猛火。

注解

[1]将:进行,执行。

[2]弼:音,辅助。

[3]崐冈:指昆仑山,产玉。

[4]逸德:失德、渎职。

【典故】

《书经》即《尚书》。为上古文献。今传《尚书》有真古文和伪古文两部分。〈胤征〉属伪古文《尚书》。一般认为多抄袭先秦古书的文句,杂入所杜撰之文中,所以亦有其文献上的参考价值。据〈书序〉记载,羲氏与和氏历代为日官,负责观察天象四时。至夏帝仲康时,因为沉迷于饮酒而怠忽职守,于是仲康派胤侯前往征伐。出师之前,胤侯做了这篇〈胤征〉来训诫勉励将士们。文中提到:“今天我将要率领你们这些勇猛的将士,前往讨伐失职的羲氏与和氏。你们应该辅助我,一同为天子效力。昆仑山上如果发生大火,美玉和石头都将一同焚毁;天子的官吏若是失职,对天下百姓所造成的伤害比烈火还要可怕啊!”后来“玉石俱焚”被用来比喻不论贤愚、善恶、好坏同时受害,尽皆毁灭。

【书证】

    01.《书经・胤征》:“火炎崐冈,玉石俱焚;天吏逸德,烈于猛火。”

    02.《南齐书・卷一・高帝本纪上》:“火炎崐冈,玉石俱焚;黔首相悲,朝不谋夕。”

    03.《宋史・卷三八五・萧燧列传》:“如火烈烈,玉石俱焚;在冬青青,松柏不改。”

    04.《三国演义》第四一回:“公可往说刘备:如肯来降,免罪赐爵;若更执迷,军民共戮,玉石俱焚。”

    05.《警世通言・卷一二・范鳅儿双镜重圆》:“我陷在『贼』中,原非本意,今无计自明,玉石俱焚,已付之于命了。”

    06.《三侠五义》第一一九回:“若论捉拿奸王,易如反掌;因有仁兄在内,惟恐到了临期,玉石俱焚,实实不忍。”

    07.《镜花缘》第二四回:“女儿既有所见,兼因驸马暴戾异常,将来必有大祸,惟恐玉石俱焚,因此不避羞耻,曾于黑夜俟驸马安寝,暗至他的门首,劝他急速回乡,另寻门路。”

【用法】

语义比喻不论贤愚、善恶、好坏同时受害,尽皆毁灭。

类别用在“一同毁灭”的表述上。

例句

核战一旦爆发,结果必是万物成灰、玉石俱焚

你把优秀和不适任的员工一概裁退,岂不是玉石俱焚

他们要是逼得我无路可走,大不了和他们来个玉石俱焚

虽然表面看不出来,但他内心早已下定决心,要与对方玉石俱焚

歹徒撂下狠话:如果我们村子再顽强抵抗,大军一到,必要我们玉石俱焚

【辨识】

同义“玉石俱焚”及“同归于尽”都有双方一起毁灭的意思。经常会连用。

异义“玉石俱焚”侧重于强调两方中一方好、一方坏;“同归于尽”适用范围较广,不论好坏,常用于强调与对方拚斗的决心。

形音俱,音。皆、都、全。不可写作“具”。

例句
玉石俱焚同归于尽例句
你把优秀和不适任的员工一概裁退,岂不是玉石俱焚
他身绑炸弹,准备冲入敌营,和敌人同归于尽

A fire knows no moral

よいものも悪(わる)いものも共(とも)に滅(ほろ)びる

сжигáть благородную яшму вместе с простыми кáмням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