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吃了下一年的粮。比喻经济困难,收入不够支出,预先支用了以后的进项。比喻指经济困难,入不敷出。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我有差使的时候,己是寅支卯粮的了。”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例子:自从有了孩子后,寅支卯粮,生活更加困难了。
即“寅吃卯粮”。见“寅吃卯粮”条。
此处所列为“寅吃卯粮”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寅吃卯粮”原作“寅支卯粮”。在古代,就用“天干”和“地支”来记载时间。“天干”是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个字;“地支”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个字。把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配合起来,就是六十个干支组合,如“甲子”、“乙丑”、“辛亥”,从古代沿用到今天。这里面,十二个地支字常被用来纪年。“寅吃卯粮”的意思就是寅年就吃掉了后一年卯年的食粮。本来,一年有一年的收获,余粮还可以储存以备来年所需,所以正常的状况是“寅吃寅粮”或“卯吃寅粮”才是。但是现在的情形是:不但当年粮食已吃尽,还连来年的粮食都预先吃掉了,这状况正是入不敷出,所以只好预支以后用项的窘境。明代毕自严有一篇〈蠲钱粮疏〉,里面说到因为政府不断加重钱粮之赋,所以地方官员为应付上级需求,只有常向百姓搜括,民间物有限,寅年动支了卯年之粮,等到卯年,又缴不出税来,就只好逃税了,如此恶性循环,越欠越多,成为难以解决的严重问题。因此,毕自严上奏建议朝廷免除旧欠,以澈底解决此种困境。蠲,音juān,免除的意思。这篇文章中就用了“寅支卯粮”一语。“寅吃卯粮”当是从这句成语演变出来。
01.明・毕自严〈蠲钱粮疏〉:“大都民间止有此物力,寅支卯粮,则卯年之逋,势也。”(源)
02.《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八回:“我有差使的时候,已是寅支卯粮的了;此刻没了差使,才得几个月,已经弄得百孔千疮,背了一身亏累。”
eat next year's food this year(be forced to borrow today's food against to morrow's inc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