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依样画葫芦”。
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草檄》:“只有一个史阁部,颇有忠心,被马、阮掣肘,却也依样葫芦。”
用法:作宾语、状语;比喻单纯模仿。
例子:梁遇春《途中》:“旅行的人们也只得依样葫芦一番,做了万古不移的传统的奴隶。”
故事: 宋朝初年,翰林学士陶谷自以为文笔高超、才能出众,想好好表现一下升职,他劝宋太祖重视文字工作。赵匡胤以为他的工作只是抄写而已,说是依样画葫芦。陶谷的目的没有达到,就在住处墙上题诗:“堪笑翰林陶学士,年年依样画葫芦”
即“依样画葫芦”。见“依样画葫芦”条。
此处所列为“依样画葫芦”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宋臣陶谷博学多识、文笔很好,担任翰林院学士一职多年,一直期望能受到重用,可是几次晋升为宰相的人,往往文笔不如他,名誉和声望也都在他之下。他心里很不平,于是要他的朋友在宋太祖面前推荐他,并认为自己在翰林院任职多年,为国家尽心尽力,应当升职。但宋太祖并不重视文学,认为翰林院学士所草拟的典章制度,只是拿前人的旧本来改动字句,就像俗话说的依照葫芦的样子画葫芦罢了,哪里需要尽什么力?陶谷知道后就在翰林院的壁上写下一首诗,自嘲只能“依样画葫芦”,不能有所作为。后来“依样画葫芦”被用来比喻一味模仿,毫无创见。
01.《文明小史》第三一回:“伯集就连夜在客店里打开行箧,取出些时务书,依样葫芦,写下几条,托顾举人笔削,以为进身之具。”
02.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三一出:“只有一个史阁部,颇有忠心,被马、阮内里掣肘,却也依样葫芦。”
copy mechanically
действовать шаблонн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