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yi

以管窥天

以管窥天
以管窥天的意思
以管窥天的拼音:yǐ guǎn kuī tiān
以管窥天的注音:ㄧˇ ㄍㄨㄢˇ ㄎㄨㄟ ㄊㄧㄢ
以管窥天的繁体字:以管窺天
以管窥天的近义词:一孔之见,井蛙之见,坐井观天,管中窥豹,管窥蠡测,牖中窥日,管窥虎
以管窥天的反义词:见多识广,高瞻远瞩
以管窥天的组合结构:abcd 偏正式
以管窥天的详细解释:

窥:从小孔或缝隙里看。
从管子里看天。比喻见识非常狭隘;对事物的观察;了解很肤浅;很片面。

出处战国・庄子《庄子・秋水》:“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例子对于那些以管窥天的行为应给予彻底的否定。

正音“窥”,读作“kuī”,不能读作“kuì”。

辨形“管”,不能写作“菅”。

辨析以管窥天”和“坐井观天”都有“目光狭小”的意思;但“坐井观天”比“以管窥天”更广泛一些。

故事 春秋时期齐国神医扁鹊经过虢国听说虢太子猝死,就问中庶子太子的症状,认为虢太子只是假死可以救活。中庶子不信,扁鹊认为他是以管窥天孤陋寡闻,就在太子的穴位上扎针,太子就苏醒过来,再经汤药调解,20天后就完全康复。

【释义】

“以管窥天”之“窥”,典源作“闚”。“闚”同“窥”。透过竹管看天,仅见天的一小部分。比喻见识片面而狭窄。语本《庄子・秋水》。△“邯郸学步”、“管中窥豹”、“管窥蠡测”

【典源】

《庄子・秋水》

公子牟隐机大息,仰天而笑曰:“子独不闻夫埳井之蛙乎?……且夫知不知是非之竟,而犹欲观于庄子之言,是犹使蚊负山,商蚷驰河也,必不胜任矣。且夫知不知论极妙之言而自适一时之利者,是非埳井之蛙与?且彼方跐黄泉而登大皇,无南无北,奭然四解,沦于不测;无东无西,始于玄冥,反于大通。子乃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辩,是用管闚天,也,不亦小乎!子往矣!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

注解

[1]规规然:识见浅短拘泥的样子。

[2]直:只、不过。

[3]用锥指地:用锥子测量大地。锥,用来钻孔的尖锐器具。

【典故】

“以管窥天”原作“用管闚天”。《庄子・秋水》有一段战国时名家公孙龙和魏国公子魏牟的对话。公孙龙认为自己最通达事理,博闻善辩,胜过所有口才好、学识高的人。但当他听到庄子的言论却觉得困惑,无法理解,于是问魏牟是否是因自己的学识不足?魏牟便说公孙龙像长住井底的青蛙,见识浅薄,眼界狭小,根本无法通晓庄子言论玄妙之处。就算花工夫去学习,自以为懂了,但实际上只有学得皮毛,有如“用管子看天,只能看到天空的一小部分,以为天空就是这么小”一样。要他别再试图理解,免得如“邯郸学步”,非但没学成,反而将自己原有的学问失去了。庄子与公孙龙并非同时代的人,表示庄子言论的深奥,连像公孙龙这样博闻善辩之士都无法参透,只能获得片面的理解,就如“用管窥天,用锥指地”般。后来“以管窥天”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比喻见识片面而狭窄。

【书证】

    01.汉・刘向《说苑・卷一八・辨物》:“子之方如此,譬若以管窥天,以锥刺地,所窥者甚大,所见者甚少。”

    02.《韩诗外传》卷一○:“苟如子之方,譬如以管窥天,以锥刺地,所窥者大,所见者小,所刺者巨,所中者少。”

    03.《旧唐书・卷三五・天文志上》:“宇宙之广,岂若是乎?然则王蕃所传,盖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之义也。”

    04.《喻世明言・卷三二・游酆都胡母迪吟诗》:“须合幽明古今而观之,方知毫厘不爽。子但据目前,譬如以管窥天,多见其不知量矣。”

【用法】

语义比喻见识片面而狭窄。

类别用在“见识浅陋”的表述上。

例句

只用个人见解就要评定天下人物,不就像以管窥天,自以为博?

人世间祸福难以预知,如果单凭眼前推断,正譬如以管窥天,焉有定准?

如果不先建立基本观念,而单凭个别案例作分析,难免因为以管窥天,无法活用。

只参考一两篇文献,就说了解台湾历史,是犹以管窥天,以蠡测海,所知太有限了。

如果单用人类的纪录来认识地球的历史,那就正如古人所谓的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了。

判断事情如果过于狭隘武断,以偏概全,譬犹以管窥天,往往会影响个人的判断与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