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阻止。
指声音高入云霄;把浮动着的云彩也阻止了。形容歌声嘹亮有力;悦耳动听。
出处:战国・郑 列御寇《列子・汤问》:“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用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补语;形容歌声嘹亮。
例子:跟手又唱第二出,便是《一夜九更天》,用老生挂白须,扮老人家,唱过岭时,全用高字,真是响遏行云。(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八回)
正音:“遏”,读作“è”,不能读作“yè”;“行”,读作“xíng”,不能读作“háng”。
辨形:“行”,不能写作“形”。
辨析:见“响彻云霄”。
故事: 战国时期秦国歌手薛潭向歌唱家秦青拜师学艺,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学习。薛潭的技艺有了很大的提高,就向老师辞行。秦青在郊外设宴送行,席间唱了一曲十分悲壮的歌曲,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潭觉得十分惭愧,于是留下继续学习。
声音清越嘹亮,可直上天际,止住行云。形容歌声响亮高妙。语出《列子・汤问》。△“余音绕梁”、“响彻云霄”
学于,未穷青之技,自谓之;遂辞归。秦青弗止;于,悲歌,声振林木,响。薛谭乃求,终身不敢言归。秦青顾谓其友曰:“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𪲔,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过逆旅,逆旅人辱之。韩娥因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喜跃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赂发之。故雍门之人至今善歌哭,放娥之遗声。”
[1]薛谭:秦国善歌者。
[2]讴:音ōu,歌唱。
[3]秦青:秦国善歌者。
[4]尽:全学得了。
[5]饯:设酒食送行。
[6]郊衢:郊外的大道。衢,音qú。
[7]抚节:按著节拍。
[8]遏:止住。
[9]行云:行动中的云朵。
[10]谢:谢罪,道歉。
[11]反:通“返”。指重回师门。
《列子》书中记载著一则故事:相传从前秦国有个爱唱歌的人薛谭,去向秦青学习歌唱技巧,可是在还没全部学会之前,他就自以为已经学成,于是向老师辞行,打算返乡。秦青也不挽留他,还在郊外大道上设酒食为薛谭送行。在饯别的酒席中,秦青打著节拍,展开歌喉,唱起慷慨悲壮的曲子,歌声高亢清越,振动了林间的树木,又直上天际,遏止了浮云的行进。薛谭听到这样的歌声,才知道原来自己所学的不过是一些皮毛,于是请求秦青原谅,仍旧继续拜师学艺,并且自此之后,再也不敢有学成归乡的念头。《列子》文中以“声振林木,响遏行云”形容秦青的歌声,后来“响遏行云”演变为成语,就用来形容歌声响亮高妙。
01.《列子・汤问》:“(秦青)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源)
02.《太平御览・卷五七二・乐部一○・歌三》引盛弘之《荆州记》:“有老人不娶室而善歌,……邻人辞归,老人歌而送之,声振林木,响遏行云,余音传林,数日不绝。”
03.《宋书・卷一九・乐志一》:“(秦)青饯之于郊,乃抚节悲歌,声震林木,响遏行云。”
04.《金瓶梅》第五三回:“这一套曲儿,做的清丽无比,定是一个绝代才子;况唱的声音嘹亮,响遏行云,却不是个双绝了么?”
05.《二十载繁华梦》第八回:“跟手又唱第二出,便是《一夜九更天》,用老生挂白须,扮老家人,唱过岭时,全用高字,真是响(响)遏行云。”
语义形容歌声响亮高妙。
类别用在“歌声嘹亮”的表述上。
①这位声乐家的歌声,响遏行云,十分嘹亮。
②许多人被他那响遏行云的歌声吸引,纷纷伫足聆听。
③他将此首歌唱得如此响遏行云,把作者原义表露无遗。
④她所演唱的歌剧,高亢处响遏行云,低回时如黄莺出谷。
⑤由于有著一副响遏行云的好歌喉,这个新人很快就在歌坛上窜起。
同义“响遏行云”及“响彻云霄”都有声音嘹亮的意思。
异义“响遏行云”只用于歌声,侧重于声音的高亢优美;“响彻云霄”适用范围较广,侧重于声音的大声宏亮。
响遏行云 | 响彻云霄 | 例句 |
---|---|---|
✅ | ❌ | 她所演唱的歌剧,高亢处响遏行云,低回时如黄莺出谷。 |
❌ | ✅ | 比赛结束,我国终于拿下睽违已久的世界冠军,欢呼之声响彻云霄。 |
One's voice pierces the clou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