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毁:因极度哀痛而骨瘦如柴。
旧指因居父母丧过度悲痛而身体消瘦衰弱,危及生命。唐·赵儋《右拾遗陈公旌德碑》:“文林卒,公至性纯孝,遂庐墓侧,杖而徐起,柴毁灭性,天下之人,莫不伤叹。
”参见“哀毁骨立”、“柴毁骨立”。
出处:唐・赵儋《右拾遗陈公旌德碑》:“文林卒,公至性纯孝,遂庐墓侧,杖而徐起,柴毁灭性,天下之人,莫不伤叹。”
用法:作宾语、定语;多用于丧亲时。
居丧过度哀痛致衰弱如柴,危及生命。《唐・赵儋・大唐剑南东川节度观察处置等使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梓州刺史鲜于公为故拾遗陈公建旌德之碑》:“庐墓之侧,柴毁灭性,管辂之才,管辂之命,惟国不幸,非君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