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同类事物相感应。
出处:南朝・宋・刘敬叔《异苑》第二卷:“此蜀郡铜山崩,故钟鸣应之耳。”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比喻同类事物相感应。
例子:清·黄宗羲《序》:“先生不论友与未友,知其为名士,山崩钟应,便欲为之分痛。”
故事: 南北朝时期,魏国大殿前的大钟无缘无故地自动大响,很多人觉得奇怪,就跑去问张华是怎么回事。张华告诉他们这是蜀郡发生地震或山崩引发钟的共振。为了验证这话,有人亲自去蜀郡查看,果然如此。
语本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二・洛钟鸣:“魏时,殿前大钟无故大鸣,人皆异之,以问张华。华曰:『此蜀郡铜山崩,故钟鸣应之耳。』寻蜀郡上其事,果如华言。”后用以比喻事物相互感通呼应。《歧路灯・第二十五回》:“偎红倚翠阳台下,阿母惊魂几欲飞;请看古来啮指感,山崩钟应尚无违。”
the hill convulsed and the bell echo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