咎:责怪。
对以往的错误或罪责不再追究。
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形容不计较过去的事情。
例子:既然他已经承认了错误,我们就可以不咎既往了。
即“既往不咎”。见“既往不咎”条。
此处所列为“既往不咎”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春秋时,孔子有个学生名叫宰我,能言善道。有一天,鲁哀公问宰我:“土地神的牌位要用什么木材比较好?”他回答说:“可以参考古人的作法,像夏朝时是用松木,殷商时期多用柏木,而周朝一般都是用栗木,意思是要让人民『战栗(通「栗”)』。」孔子后来听到宰我这番话,觉得他随便猜测古人的用意,毫无根据,十分不妥当,就说:“已做过的事就不便再解说了,已经完成的事也不便再挽救,而对已经过去的事更不便再去追究是非。”意思是要宰我说话小心,对没有把握的事不要乱加臆测。“既往不咎”就是出自典源文中的一个成语,表示对过去的错误不再追究责难的意思。
01.《明史・卷三一六・贵州土司列传》:“令还侵地,不咎既往,已属国家宽大。”
02.《清史稿・卷五二一・藩部列传四・喀尔喀土谢图汗部》:“尔等遵旨服罪,朕不咎既往,其应归巴林人畜缺少之数,悉从宽免。”
let bygones be bygones(do not censure somebody for his past misdeeds)
既往(きおう)を咎(とが)めない,過去(かこ)は問(と)わない
jn für frühere Verfehlungen nicht mehr zur Rechenschaft ziehen
простить все прóшлые ошибк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