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qi

欺世钓誉

欺世钓誉
欺世钓誉的意思
欺世钓誉的拼音:qī shì diào yù
欺世钓誉的注音:ㄑㄧ ㄕˋ ㄉㄧㄠˋ ㄩˋ
欺世钓誉的繁体字:欺世釣譽
欺世钓誉的近义词:欺世盗名
欺世钓誉的组合结构:abcd 联合式
欺世钓誉的详细解释:

欺:欺骗;世:世人;誉:名声。
欺骗世人,窃取名誉。

出处《元史・隐逸传》:“世主亦苟取其名而强起之,不如所闻,则曰:‘是欺世钓誉者也。’”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欺骗世人。

【释义】

犹“欺世盗名”。见“欺世盗名”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欺世盗名”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欺世盗名”系由“欺世”及“盗名”二语组合而成。 “欺世”是出自《韩非子・诡使》。战国七雄中的韩国,因为饱受强邻秦国的威胁,加上国君无能,人心涣散,以致内忧外患交迫,随时都可能亡国。韩非身为韩国的诸公子之一,曾在荀子门下受业学习,希望能用一己之才,为国效力,挽救国势。他虽屡次上书劝谏韩王,却无法受到重用。于是他把满腔壮志雄心,写成《韩非子》一书。在〈诡使〉篇中韩非认为,君主掌握法度,是为了要拥有生杀的权柄,然而现在遵守法度,想要忠心侍奉君主的人,却不得进见;而言语巧诈,行为奸轨,侥幸得以偷欺于世的人,反而能够常常接近君王,得到重用。 “盗名”则是出自《荀子・不苟》。荀子认为:富贵是人性所爱,贫贱是人性所恶,如果有人厌恶富贵,喜爱贫贱,这是违反人性,用来盗取声望的作法。这两个典源,一见“偷世”,一见“盗名”,后来被合用演变成“欺世盗名”,用来比喻欺骗世人,盗取名誉。

【书证】

    01.《元史・卷一九九・隐逸列传・序》:“世主亦苟取其名而强起之,及考其实,不如所闻,则曰『是欺世钓誉者也』,上下岂不两失也哉!”

sail under false col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