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依靠;篱:篱笆。
依附在别人的篱笆下。原形容诗文创作因袭他人而无独创。现指依附别人生活;不能自立。
出处:《南齐书・张融传》:“丈夫当删《诗》《书》,制礼乐,何至因循寄人篱下?”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例子:鲁想到自己从前在山东省里的时候,虽靠姊夫的光当了文案,然而终是寄人篱下。(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八回)
辨形:“篱”,不能写作“蓠”。
故事: 南齐读书人张融生性怪僻,行动举止奇特。皇帝萧道成特别喜欢他,常与他讨论文学及书法方面的问题。他对萧道成评价他的书法没有王羲之的法度很不满,他认为做文章要学孔子删编《诗》《书》一样,不要学鸟雀寄居在人家的篱笆下面。
寄居他人屋下生活,不能自立。比喻作品因袭循守旧,依托他人,不能自创一格。#语出《南齐书・卷四一・张融列传》。△“仰人鼻息”、“寄人庑下”、“寄食门下”
融玄义无师法,而神解过人,白黑谈论,鲜能抗拒。永明中,遇疾,为(问)[门〕律自序曰:“吾文章之体,多为世人所惊,汝可师耳以心,不可使耳为心师也。夫文岂有常体,但以有体为常,使常有其体。丈夫当删《诗》、《书》,制礼乐,何至,寄人篱下。”
[1]政当:即正当。
[2]因循:遵循旧习而无所改动。
另可参考:《南史・卷三二・张劭列传》
“寄人篱下”原是指寄居在别人屋下,不能自主。在《南齐书・卷四一・张融列传》中被用来比喻作品因袭他人。内容记载南北朝时,南朝的齐国有个奇人叫张融,他身材五短、外貌丑陋,但却精神饱满,特立独行,不拘小节。齐高帝非常喜欢他,常常接见他,说他这个人真是空前绝后。见他衣著破烂,还将自己的衣服重新剪裁后送给他,表示两人的情谊。他的文章也是十分特殊,独创一格,引起文坛相当大的震憾,并在〈门律自序〉这篇文章中阐述自己为文的观点,强调尽信书不如无书,文章并没有所谓的常体,文人要有自己的风格,不能“寄人篱下”,一味依托前人,守旧习而不改新,不能自创一格。但这句成语后多用其字面义,用以比喻寄居他人屋下生活,不能自立。
01.《南齐书・卷四一・张融列传》:“夫文岂有常体,但以有体为常,政当使常有其体。丈夫当删《诗》、《书》,制礼乐,何至因循,寄人篱下。”(源)
02.《红楼梦》第八七回:“今日寄人篱下,纵有许多照应,自己无处不要留心。”
03.《荡寇志》第二五回:“我希真堂堂大丈夫,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岂有寄人篱下?”
04.《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到了第五,我伶仃一身,寄人篱下,没有寸丝片纸的赔送,尤其不可行。”
㈠
语义寄居他人屋下生活,不能自立。
类别用在“无法自立”的表述上。
①我虽是寄人篱下,但姑父母对我都很好。
②自从父母双亡后,他就过著寄人篱下的生活。
③也许是寄人篱下久了,养成她自卑懦弱的个性。
④她每次想到自己寄人篱下的委屈,就伤心掉泪。
⑤我得赶快出去找份工作,总不能一辈子过寄人篱下的生活。
⑥这些人本来都有家的,只因大地震,只好投奔亲戚,寄人篱下。
⑦我宁可住在这破茅草屋中,也不愿去寄人篱下,看人脸色过日子。
⑧想到此种寄人篱下的生活,非英雄好汉所当为,他的内心就极为苦闷。
⑨借住朋友家多年,这对小夫妻终于租了栋小公寓,脱离了寄人篱下的生活。
⑩我虽生来孤苦,从小寄人篱下,受尽痛楚,但能发愤图强,努力不懈,乃有今日的成就。
㈡
语义比喻作品因袭守旧,不能自创一格。
类别用在“抄袭剽窃”的表述上。
①你写文章要是一味模仿别人的风格,寄人篱下久了便会失去自己的特色。
②文章创作,必须独树一帜,别创风格,否则因循守旧,寄人篱下,终究难成大家。
rely on sb. for a living
居候 (いそうろう)になる,他人の厄介(やっかぃ)になる
vivre aux dépens d'autrui,aux crochets d'autrui
die Füβe unter js Tisch strecken(jm auf der Tasche liegen)
жить в чужóм дóм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