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竹管的小孔中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痕。比喻没有看到事物的全貌;只是片面了解。也比喻可以从观察到的部分推测全貌。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
例子:有的人孤陋寡闻,管中窥豹,却喜欢夸夸其谈,炫耀自己。
正音:“豹”,读作“bào”,不能读作“bāo”;“”。
辨形:“豹”,不能写作“貂”。
谜语: 眼中唯有金钱 (谜底:管中窥豹)
故事: 晋朝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从小开始学习写字、绘画,聪明过人,深得父亲的喜爱。一次父亲的朋友及门生在玩骰子时,王献之在旁观看,说了一句“南风不竞!”门生听了笑道:“小孩子是管中窥豹,只看到一个斑点。”
从管中只看见豹的一小部分。比喻所见甚小,未得全貌。※#语或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以管窥天”、“管窥蠡测”
数岁时,尝看诸门生。见有胜负,因曰:“。”门生辈轻其小儿,迺曰:“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子敬曰:“远惭,近愧!”遂拂衣而去。
[1]王子敬:王献之(公元344—388),字子敬,王羲之子。东晋书法家,会稽人。官至中书令,个性高迈不羁,风流冠时。工书法,世称二王,卒谥宪。
[2]樗蒲:一种古代赌博的游戏。投掷有颜色的五颗木子,以颜色决胜负,类似今日的掷骰子。樗,音shū。
[3]南风不竞:《左传・襄公十八年》
[4]瞋目:瞪大眼睛怒视。瞋,音chēn。
[5]荀奉倩:荀粲,字奉倩,三国魏颍阴人,生卒年不详。有才学,好道家之言。
[6]刘真长:刘惔,字真长,东晋沛国人,生卒年不详。个性雅淡,好老庄,放任自适,与王羲之为好友。
另可参考:《晋书・卷八○・王羲之列传》
“管中窥豹”是指从管中看豹,只能看到一小部分,不能得到事物的全貌。这句成语见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记载了一段王献之幼时的事。东晋大书法家王献之小时候,有一次在看父亲的门生玩赌博游戏,居然能看得出胜负,在一旁叫道:“南风不竞。”那些门生轻视他是小孩子,便笑著说:“这小鬼有如用管子看豹,只看到牠身上的一块斑点。”嘲笑他年纪小,见识少。王献之人小气傲,听到这句话,气得瞪大了眼睛,怒冲冲地说:“我只比荀粲和刘真长差一点而已,比你们强多了!”说完便拂袖而去。后来“管中窥豹”被用来比喻所见甚小,未得全貌。
01.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源)
02.五代十国前蜀・韦庄〈又玄集序〉:“故知颔下采珠,难求十斛;管中窥豹,但取一斑。”
03.《五灯会元・卷一七・道吾仲圆禅师》:“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古人恁么道,譬如管中窥豹,但见一斑。”
04.元・周德清〈一枝花・正伯牙志未谐套・隔尾〉:“向管中窥豹那知外,坐井底观天又出来,运斧般门志何大,出削个好歹。”
05.清・薛雪《一瓢诗话》:“有人议论唐人选唐诗不甚佳。余曰:『前人毕竟不同,切勿管中窥豹。』”
语义比喻所见甚小,未得全貌。
类别用在“见识浅陋”的表述上。
①他这是管中窥豹之见,不足为凭。
②我的意见只是管中窥豹,可能缺乏整体性及客观性。
③这件事情非常复杂,单凭管中窥豹,如何能尽得其中真相?
④虽然我们只是管中窥豹,但凭过去累积的经验,可能离事实不远。
⑤听他报告后,我才知道他也是管中窥豹,并未全面了解事情的真相。
⑥尽管只看简介,但管中窥豹,对这部小说畅销的原因,我已略知大概。
⑦匆匆路过巴黎,只到凯旋门绕了一下,对这艺术之都,只是管中窥豹而已。
⑧虽然尚未目睹完整影片,但我们从预告片中,也能管中窥豹,略见全片的气势。
⑨统计学老师说抽样调查有如管中窥豹一样,都是利用少数样本去推求事情的全貌。
have a limited view of sth.